2024-09-03 15:24:28 编辑:穆雪 来源:香港经济导报华东频道 浏览量: 【字号: 默认 大 超大】
潜心为人师,精心育桃李。在樟村百果小学,姚云老师默默耕耘,逐光前行,甘做求学路上的“掌灯人”,照亮山区孩子求学之路。他是学生眼里的好老师,也是家长眼里的好校长。
情系桑梓,甘做孺子牛
2008年大学毕业后的姚云,在杭州从事酒店管理工作,身为中层干部,前途一片光明,薪酬也颇为丰厚。然而,2010年8月,当听闻老家招聘代课老师的消息,他毫不犹豫地辞去了那份令人艳羡的工作,毅然踏上了归乡之路。面对他人的疑惑,他坚定地回应:“我崇拜老师这个职业,想为家乡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就这样,姚云来到了樟村双溪小学代课,一待便是六年。在这漫长的六年里,他历经了青春的流逝,承受了无数的冷嘲热讽,但他却从未有过一丝后悔。他常说:“别人怎么说我,我都不在乎。只要我的学生喜欢我、爱上我的课,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2016年8月,姚云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成功考编上岸,成为了一名正式的人民教师,并在同年调到樟村百果小学担任完小校长。
扎根大山,要做掌灯人
“如果可以,我希望我们的老师永远做孩子们身后的掌灯人,哪怕是微弱之光也能为孩子们指明方向。”这句话,姚老师常常挂在嘴边。这也是他来到百果小学后,对老师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为了量化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姚云老师在校园里规范学生使用“校园币”,奖励学生的良好行为。学校每个学期都会根据学科需求和孩子的成长特点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课桌舞比赛、古诗文诵读比赛、课本剧表演等,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姚云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也格外关注。在教学之余,常与学生交流阅读心得,了解学生的阅读及学习生活状况。同时,他还积极与各学科老师沟通合作,出色地完成了班级的各项工作。面对学校留守孩子偏多的现状,他以“做学生生活中的母亲,错误中的大夫,交往中的挚友”来勉励自己,耐心关怀每一位留守孩子,让孩子们愉快地在这个温暖的班级大家庭中生活、学习。2022年,当他得知两名姐妹学生因父亲早逝、母亲出走而无人照料时,姚云四处求援,最终联系上了爱心企业,为两姐妹解决日常的生活费用。他自己也会买些生活用品经常去看望两个孩子,了解两姐妹的生活状况,并鼓励她们努力学习,乐观地面对生活。
爱洒校园,勇为改造家
2016年,姚云调入百果小学。当他看到教室里那破旧的课桌,图书阅览室里竟无一本可供孩子们阅读的书籍时,他的内心满是难过与心疼。从那以后,他便将这件事牢牢地记在心里,竭尽全力去寻找外援力量。自2018年起,为了改善百果小学的办学条件,他借助“新浪扬帆公益基金”的平台,不断地为学校的发展寻求外力支持。当年,就接受了上海一家公益组织的捐赠,更换了全校200套课桌椅,配捐了图书阅览室,包括书架、图书和阅读座椅。此后,他还为全校7个教学班级争取了公益图书角,让百果小学的藏书从0到万,极大地丰富了孩子们的阅读视野。慢慢地,在姚云校长的不懈努力下,通过扬帆公益基金的帮助,百果小学有了自己的乡村舞蹈教室、计算机教室、音乐教室、羽毛球场;还有爱心牛奶、安全校服、公益夏令营等,总价值近百万,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
自己学校的条件得到改善后,姚云又四处张罗,带着其他完小校长一起努力。在姚校长的带动下,雁门、进士、樟村、双溪、南源这几所学校都得到了公益资助,办学条件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守望家乡,传承文化根
樟村板灯传承千年,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一代代樟村人美好的回忆。姚云与板灯结缘,始于2021年的夏令营。那时,他第一次把板灯传承的老艺人请进教室,让孩子们第一次近距离地了解了板灯的文化和制作工艺。课后与板灯协会老艺人的交谈,让姚云深感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了让板灯文化延续下去,姚云努力寻找外援,多方争取资金。2022年,学校新落成了“板灯博物馆”,既增添了学校的文化氛围,又填补了樟村镇板灯文化的空白。他在学校开设了板灯艺术课堂,聘请老艺人到学校授课。还和爱人一起跟着老艺人学习,并将所学的手艺编成校本课程《妙手剪灯》。在姚云的坚守下,樟村板灯就像一颗种子,深深地种进了孩子们的心里。
“三尺讲台,给了我许多的心动与灵感。”十多年的从教生涯,姚云深刻地感受到了扎根山区教育赋予的人生意义和带来的心灵愉悦。面对未来,他更充满了信心与期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