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經濟疫後互動:“反獨”與“紐帶”的平衡

2020-05-28编辑:习妍 来源:經濟導報 第3466期 浏览量:46892

海峽兩岸經濟向來帶有政治性,由於祖國還沒有實現完全統一,島內各種的分裂勢力和世界上的反華勢力相互勾結,推波助瀾,不斷發難,拖延統一的步伐。尤其是蔡英文上台以來,在“去中國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對她的第二個任期也不必寄予期望,適逢美國總統特朗普為了連任繼續打反中牌和台灣牌,並將自身抗疫不利“甩鍋”中國,蔡英文會繼續配合。問題是,台灣出口四成依賴大陸,蔡英文還企圖享受大陸經濟的紅利,不斷喊話“勿斷”ECFA,然而這可能嗎?不過,握有兩岸經濟主動權的北京方面,需要考慮如何拿捏堅持“反獨”、削弱“台獨”勢力的經濟基礎,與減少傷害兩岸同胞“感情紐帶”平衡的問題。


未命名_副本tuu.jpg

上海:公租房為台灣青年解“住之憂”。圖為2019年12月12日,參加簽約儀式的在滬台灣青年代表在現場了解公租房源的信息。(新華社圖片) 


ECFA以“九二共識”為前提條件


ECFA是當前的焦點。ECFA,即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2008年馬英九上台執政,由於兩岸具有體現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大陸惠台經貿政策進一步升級。大陸在簽訂兩岸ECFA過程中,基於兩岸經濟規模和市場條件的不同,採取單方面“讓利”立場,以照顧台灣中小企業和廣大基層民眾的利益,尤其是照顧台灣農民的利益。在ECFA“早期收穫”的安排中,台灣有539項產品出口大陸免關稅與享有通關便捷的權利;而大陸只有267項產品輸往台灣享有優惠關稅。


在蔡英文上台後,一方面是ECFA生效10年期限尚未到,一方面也有給蔡英文轉變立場的空間,所以兩岸繼續執行ECFA。今年下半年,ECFA將十年期滿,民進黨當局十分擔心ECFA被終止運行,一改當初民進黨否定ECFA作用並極力抹黑ECFA的為反對而反對的態度,透過媒體承認是有利於台灣產業經濟發展的,喊出“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企圖一邊繼續推動分裂活動並成為美國反華的棋子,一邊繼續獲得ECFA運行產生的好處。


其實,台灣當局也從來不將經濟問題與政治問題分開處理。兩岸三通問題,糾纏多年才得以解決,不就是有政治因素嗎?台灣的各種兩岸政策制定都以政治為前提,只有其獲利大而政治無害才肯去做。而即使馬英九要簽ECFA以及後續的服務協定,也遭到民進黨的強烈反對。事實上,國際上任何經貿合作協定都是建立在必要的政治共識與雙邊關係的正常發展的基礎之上的。北京從來認為,“九二共識”或其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核心意涵,一開始就是兩岸公權力協商談判、簽訂23項協定包括ECFA的政治基礎和前提條件。一旦不承認“九二共識”或其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核心意涵,所有這些協議包括ECFA在政治與法理意義上當然也就失效了。


未命名_副本我上次.jpg

台灣下修第一季度經濟成長預估,二季度形勢更嚴峻。圖為4月13日,新北市淡水區漁人碼頭消費區域遊客稀少。(新華社圖片) 


對台政策:反獨促統是核心感情紐帶不隔斷


不過,海外也有擔心,如果大陸方面終止了ECFA,會被蔡英文當局炒作,不利於兩岸經濟的後續交流,進而不利於兩岸關係發展。在討論這之前,不妨也看看蔡英文上台後大陸方面的另外一些應對政策。


大陸方面對台經濟政策分開兩條線,一條線,惠台政策逐步調整為以促進兩岸融合發展為主導,重點在“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為台灣同胞台灣企業提供更多同等待遇”。2018年2月,大陸發布實施“31條惠台措施”,其中有12條措施涉及加快給予台資企業同等待遇,如,明確台資企業可參與國家重點項目、基礎設施建設、可享受稅收優惠政策;明確台資企業用地、向中西部和東北地區轉移、台資農業企業可享受的相關政策。2019年11月大陸再公布“26條惠台措施”,其中涉及為台灣企業提供同等待遇的措施有13條,包括台資企業同等參與重大技術裝備、5G、迴圈經濟、民航、主題公園、新型金融組織等投資建設,同等享受融資、貿易救濟、出口信用保險、進出口便利、標準制訂等政策,支援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示範點建設等。這些惠台措施既利台商也利國家發展。


另一條線,則配合在國際空間、外事及軍事等方面採取一系列反制“台獨”的行動,在經濟領域於2019年8月果斷暫停大陸居民赴台個人遊。據台灣觀光部門的資料,大陸居民赴台觀光人數由8月的21.6萬人驟降至9月的6.6萬人,減少了69.5%,10月為6.9萬人,11月5.4萬人及12月5.7萬。台灣的旅遊景點、旅館、餐飲、夜市及航空業等觀光相關產業已逐漸變成所謂“慘業”,台灣社會“討厭民進黨”的氛圍因此有所強化。作為反制“台獨”的經濟措施,應該說暫停大陸居民赴台個人遊已產生了一定積極效果。台灣的業界明白,馬英九的兩岸政策為他們帶來生意,蔡英文的“反中”使他們失去謀生的機會。在今年春天新冠疫情發生後,為了應對蔡當局的“以疫謀獨”、“以疫反中”,國家教育部港澳台辦負責人宣布,綜合考慮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及兩岸關係形勢,決定暫停2020年大陸各地各學歷層級畢業生赴台升讀工作;對已在台灣高校就讀並願繼續在台升讀的陸生,可依自願原則在台灣繼續升讀。當務之急,要解決陸生返回台灣高校就讀受阻問題,切實維護他們的正當權益。同時,大陸高校今年對台招生政策不變。


筆者認為,這一系列對台政策“反獨促統”的“精準性”尤強,既打擊了“台獨”的經濟基礎,也在兩岸經濟融合不隔斷兩岸同胞感情紐帶上有大布局。不足的是,在兩岸正常貿易上還有所滯後。多年來,台灣方面從大陸方面獲取巨額的貿易順差,其中相當部分還是屬於大陸讓利。按台灣官方統計,2019年台灣對大陸及香港出口1,322.28億美元,台灣對大陸順差高達737.85億美元,而同期台灣總體貿易順差才434.77億美元。這種狀況相當程度抵銷了大陸反制暫停陸客赴台遊等“反台獨”經濟措施的效應。這也是許多海外華人不理解之處。


今年突發的新冠疫情,更加印證了國家主席習近平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觀察,反獨促統的形勢更加複雜多變,“台獨”勢力可能更加猖獗,但是大陸抗疫成績也更加凸顯了我們國家綜合實力的強大,中國將是疫後率先復甦並帶動世界復甦的領頭雁,台灣經濟對大陸的依賴性只有上升而不會下降,大陸在經濟上反獨促統有更多的牌,有更多的武器。


筆者認為,第一,ECFA終止是邏輯的必然,也是水到渠成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既然政治基礎已經沒有,ECFA當然結束。第二,在蔡英文當局操控下,ECFA所帶來的一些維持兩岸經濟交流與同胞聯誼的好處,實在抵銷不了被“台獨”勢力視為經濟實力的壞處,不僅不克“以經促政”,反而“政經分離”,有害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為和平統一創造條件的政治期望。第三,在民進黨當局頑固堅持“台獨”立場的背景下,大陸不可以再繼續實行有利於台灣經濟的單方惠台經貿政策,這等於變相支持蔡英文當局。兩岸經濟貿易要回到正常的平等互利秩序上,台灣百姓都是明白人,是知道其中的緣由的。第四,大陸在生產科技水平上要趕超台灣的拳頭產品,說白了,就是芯片製造。海外僑胞有說,何時大陸超越台積電何時就統一了。第五,對台灣農產品還是要開個“小窗戶”,單方面照顧台灣南部農民。這涉及的金額不多,但是在密切兩岸一家親感情紐帶可能會有乘數效應。(作者:劉瀾昌 香港中觀研究所所長、香港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