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國家“躺平”防疫 是“冒險的豪賭”

2022-05-10编辑:习妍 来源:香港經濟導報 第3516期 浏览量:76237

222未命名_副本.jpg


隨着時間的推移,全球新冠病例確診數仍在攀升,但歐美等國家已經逐漸“躺平”,放棄防控。對於普通民眾,超長期的應對疫情,已經疲乏,現在只要接受了疫苗注射,就可以自由生活,不再做任何戴口罩等防護措施。甚至“不怕你感染,就怕你不感染”,歐美等發達國家其實就是在從全民免疫到全民躺平。

 

美國“抗疫政治化”阻礙抗疫


數據顯示,“躺平大戶”美國是截至目前累計確診和死亡病例最多的國家,累計確診病例數突破8000萬例,累計死亡病例逼近100萬例。然而,美疾控中心近期公布的一份報告顯示,美國或有1.4億人感染過新冠,遠高於美國目前報告的新冠肺炎累計病例數,為官方數字兩倍。


並且,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研究報告顯示,新冠連續第二年成為美國人的第三大死亡原因,僅次於心臟病和癌症,去年在美國導致超過46萬人喪命,比2020年多出將近20%。


更糟糕的情況恐怕還在後頭。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網站3月報道,20多位科學家、醫生和公共衛生專家發表報告指出,美國距離回歸正常生活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悲觀來說,從現在到2023年3月,若有新變異株出現,使80%的美國人受到感染、0.1%的感染者死亡,就可能會有多達26.4萬美國人死於新冠。


作為全球頭號發達國家,美國疫情何以至此?說到底,自疫情暴發至今,美國抗疫工作總是不講“合力”,“抗疫政治化”雪上加霜,導致應對不力、亂象叢生。


美國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福奇日前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坦言,美國在科學問題上存在非常令人擔憂的政治分歧,這阻礙了美國應對疫情的進程。“抗疫政治化”自疫情之初就成為美國一大癥結,而這種局面還將持續下去。


疫情爆發以來,美國兩黨在抗疫方面存在嚴重分歧,聯邦和州政府相互掣肘,始終未能形成全國統一的抗疫方案。聯邦機構和傳染病專家制定的防疫措施或被延遲,或被擱置,即便執行也往往大打折扣。


比如,去年9月,美國總統拜登出台疫苗強制令,應對變異病毒加速傳播,原計劃2022年1月4日起實施,但已被共和黨人主政的多個州訴諸法院後叫停,民主黨陣營內部對這一問題也存在分歧。美國如果能推出統一的疫情應對方案,結果將大為不同。

 

歐洲不管不顧

風險要民眾自己扛


同為“躺平”的歐洲,日前也宣布進一步放開防疫。英國是最早提出群體免疫療法的國家,也是“躺平”防疫的鼻祖。自英國政府今年2月宣布“與新冠共存”計劃以來,新冠檢測陽性者無需自我隔離,政府也不再追蹤密切接觸者;3月18日起,英國解除還了所有剩餘針對旅客的防疫限制措施;從4月1日起已取消全部疫情防控強制措施,也不再為大多數民眾提供免費的新冠病毒檢測。


英國利茲大學醫學院病毒學專家斯蒂芬·格里芬(Stephen Griffin)認為,英國政府推出“與新冠共存”計劃並取消防控措施,無異於無視新冠病毒的持續快速傳播。因此,格里芬敦促英國政府,“應當重建公共衛生措施,而不是讓公眾自己承擔風險”。


法國公共衛生部門表示,新冠病毒仍在法國“持續”傳播,目前還不能確定是否已度過疫情反彈高峰期。然而法國政府亦自3月14日起,取消室內戴口罩規定,學校亦放寬防疫限制,即日起除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外,大部分公眾場合下已無需佩戴口罩,進入公眾場所,包括餐廳、戲院、博物館等亦毋須出示疫苗通行證。隨之而來的,也是新增感染數的上升。


芬蘭社會事務和衛生部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該國新冠疫情仍沒有減弱跡象。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在專科醫療保健和初級醫療保健系統就診的患者數一直居高不下。芬蘭媒體指出,該國今年以來因新冠死亡的人數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


在德國,前往大多數商店無需佩戴口罩,餐館也不再要求出示疫苗接種證明、陰性測試結果。“德國之聲”認為,告別口罩的德國,正走向未知。此前,德國衛生部還宣布,5月1日起取消陽性病例強制隔離10天的政策,但仍會建議人們自願隔離5天。


歐美一些國家搖擺不定、犧牲更多民眾健康的“掩耳盜鈴”式抗疫,既不科學,也極其危險。試圖不計後果地以“躺平”姿態“闖”過疫情高峰,恐怕只會帶來更加惡劣的後果。


一個社會的責任感始終體現在對弱勢群體的關懷上,西方國家因疫情防控不力導致死亡率居高不下,對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抵抗力弱的幼童、孕婦來說,是極不負責的態度。

 

“躺平”就是在“豪賭”


而且“躺平”後經濟真的能不受影響嗎?實際上這就是在進行一場“豪賭”。新冠可不僅僅是流感那麽簡單,大量的感染人群已經影響到社會經濟的正常運轉。


根據英國的官方數據,躺平後的英國實際GDP增速下降了9.9%,名義GDP下降了11.2%,是全球所有主要國家裏經濟下降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甚至連缺醫少藥的印度都比英國的經濟表現要強。此外,數據顯示,餐飲業因疫情下降了63%,旅遊業下降了95%,與病毒共存最徹底的英國反而經濟表現最慘,這很值得我們深思。


再來看看美國的經濟情況,一樣不容樂觀。美國作為世界上第一個達到單日新增破百萬的國家,疫情的“躺平”帶來的是勞動力的短缺,碼頭工人和卡車司機的人手嚴重不足,物流不通,碼頭缺人,港口貨物堆積如山……已成常態,所以早前美國爆發了最嚴重的物流危機,進而演變成了40年一遇的通脹危機。


疫情讓美國經濟縮水了3.7%,通脹上升了7.9%,而美國疫情依然看不到轉向的希望,雖然有足夠的感染基數,但是新冠變種毒株層出不窮,不少人已經被感染過二至三次新冠了,所謂的群體免疫法在變種毒株面前顯得幼稚而可笑。


而在所有受疫情影響的國家中,只有中國採取嚴格封控,堅持動態清零。前不久,中國公布首季GDP增長4.8%,勝過預期,可謂是全球經濟“一枝獨秀”,在疫情的打擊下依然能保持如此的活力。


疫情到底會延續多久,沒人知道,這也就提示我們,歐美“躺平”豪賭風險巨大,短期可以舒緩經濟壓力,解決市民生活和娛樂的需求,但是長期面臨的挑戰更多;反而像中國的做法,是利空短期,利多長期,是做艱難但非常正確的事情。


目前世界上與病毒共存的絕大多數國家,基本都是眼看疫情無法得到控制,索性選擇任其自由發展,以此來掩蓋自身抗疫的失敗。也許這就是西方媒體一直攻擊中國抗疫模式的根本目的,因為他們太知道新冠的威力了,但他們已經是名副其實的“抗疫失敗國”,做不到清零,做不到像中國一樣的的基層治理能力,所以只能通過政治手段拉中國下水,和他們一起“擺爛”,一起躺平,這樣的陰謀才是符合西方霸權社會的價值觀的,歐美國家口口聲聲講着人權,在新冠疫情這場重災面前,實際行動上對生命的尊重又何在?(本刊記者 李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