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兩制”初心不變今日香江更加璀璨

2022-07-01编辑:习妍 来源:香港經濟導報 第3520期 浏览量:87239

20220627025437411_副本.jpg

香港回歸祖國25週年臨近,香港街頭喜慶氣氛漸濃。在香港利東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迎風飄揚(6月16日攝)。(新華社圖片)


小河彎彎向南流

流到香江去看一看

東方之珠我的愛人

你的風采是否浪漫依然

——歌曲《東方之珠》


1997年6月30日晚,香港會展中心燈火通明,舉世矚目的中英兩國政府香港交接儀式隆重舉行。1997年7月1日零時零分零秒,伴隨着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鮮艷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在香港會展中心冉冉升起……香港正式回到祖國懷抱,讓多少中華兒女為之熱血沸騰!彈指一揮間,25年過去了,但一幕幕依然讓人記憶猶新,歷歷在目。


“我代表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接管軍營,你們可以下崗,我們上崗,祝你們一路平安!”香港回歸祖國前夜,中英防務交接儀式上,譚善愛中校聲如洪鐘地喊出這一句震撼全世界的話,成為歷史的一個註腳。隨着1997年7月1日的到來,威爾士親王軍營冉冉升起了我國國旗。


盛放的焰火、鳴響的汽笛、沸騰的人群,共同歡慶着“一國兩制”順利啟航。從香港回歸祖國的那一刻起,“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變成生動實踐,開啟了歷史新紀元。

 

“一國兩制”行得通得人心


回歸後,香港在變與不變中穩步前行:馬照跑,舞照跳,香港中西合璧的浪漫風采依舊飄蕩在大街小巷,活力之都的魅力更勝往昔。夜幕下的跑馬地,馬場燈火通明,寶馬良駒激戰酣暢,觀眾席上熱鬧沸騰;中環蘭桂坊熙熙攘攘,膚色各異的年輕人開懷暢飲、歡度今宵……


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以後,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從歷史和現實出發,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從而為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大業開闢了道路。在“一國兩制”提出之時,國際社會普遍存在疑慮,“一國兩制”能否成功?香港前途走向何處?當時的美國《財富》雜誌“未卜先知”,在回歸前兩年就發表封面文章,預言“香港已死”。然而事實勝於雄辯,香港在“一國兩制”下保持繁榮穩定,經歷了金融風暴和非典疫情侵襲後浴火重生,充滿發展活力。於是在香港回歸10年後,《財富》在最新一期雜誌上發表文章《OOPS!HONGKONG IS HARDLY DEAD》(哎喲,香港根本死不了),在正文開頭第一句即承認:“啊,我們錯了!”就連曾經親眼目睹了新舊香港轉換的英國“末代港督”彭定康,儘管在香港回歸以後仍然常常“不識時務”地對中國香港特區的內部事務“說三道四”,但是同時也不得不承認:“‘一國兩制’在香港很有成效!” 


據統計,從香港回歸之初到今年5月17日,外國在港領事機構從88家增至119家,對外聯繫更為緊密。正如香港特區第五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接受外媒採訪時所說,對香港的未來充滿樂觀和信心,因為在“一國兩制”之下香港所獨有的優勢,香港有處理外部事務的高度自治權,特別是在國際舞台上,香港有設立自己的海外經濟貿易辦公室的自主權,能就自由貿易達成雙邊協議,避免雙重稅收以及投資保護等等。


祖國一直都在,港人更是從未言棄!回首過去的四分之一世紀,香港扛過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戰勝過2003年非典疫情,也在經歷2019年黑暴肆虐後迎來朗朗晴天,今年更在中央的全力援助下抗擊新冠肺炎第五波疫情……背靠祖國,有中央的支持,香港每每都能度過危機,迎來彩虹,事實證明,“一國兩制”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內容,也經歷住了風雨的考驗,是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安排。


2020年和2021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連續兩年就香港議題作出重大決定,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有力打擊香港內外反中亂港勢力的囂張氣焰;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讓“愛國者治港”落到實處,負責選舉產生香港特區行政長官人選的選委會人數從2022年的800人增至2022年的1500人,從最初的4個界別增至5個界別,立法會選舉從最初的60個議席增至如今的90個議席,更具廣泛代表性。


“一國兩制”正在展現強大的生命力和制度韌性……

 

數字之最體現香港欣欣向榮


一項項數字之最,凸顯了香港回歸以來一派欣欣向榮的經濟發展景象。


這裏是香港——世界最自由經濟體、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處於世界四大灣區中發展最快的粵港澳大灣區……


全球百大銀行中,超過四分之三均在香港設行,而全球規模最大的20家私募基金當中也有15家於香港設點,其中不少更是地區總部。


這裏是世界最自由經濟體。自1997年以來,香港連續25年獲評這一殊榮。在加拿大菲沙研究所的《世界經濟自由度2021年度報告》五個評估大項中,香港在“國際貿易自由”及“監管”繼續位居首位。


香港之最還不僅僅於此,香港的全球金融制度排名第一、首次公開招股集資及企業併購環境全球第一、全球企業經營環境連續五年排名第一、基建安全全球第一…… 


此外,還有多項指標位列世界前列:世界銀行將香港營商便利程度列全球第三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21年報告明確肯定香港為主要國際金融中心;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2021年報告將香港年度吸納直接外來投資列全球第三位;香港法治指標自2003年起一直維持在90分以上;香港國安法實施至今,香港的新股募集資金額超過6,500億港元。


回歸前,香港GDP總值1.37萬億港元,人均GDP 19.20萬港元,到2021年,GDP達2.86億港元,人均GDP增至38.71萬港元;在港交所上市公司的數量從1997年的619家增加到現在的2500多家;香港的外匯儲備在2021年底接近5,000億美元,是1997年底的5倍多……


今年3月,英國Z/Yen集團與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聯合發布的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顯示,香港總排名維持全球第三位,並在各類競爭力領域中(包括營商環境、人力資本、基礎設施以及聲譽和綜合)繼續名列前茅。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是無可替代的,而其中最大優勢就是背靠龐大的內地資本市場。


在“一國兩制”下,香港特區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並享有獨特的營商優勢。尤其是回歸以來,香港通過《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系列協定和多層次的區域合作平台,扮演了內聯外通的“超級聯絡人”角色,進一步拓展內地市場,繼續吸引國際資本通過香港投資內地,同時協助內地的產品和服務走向世界,機遇處處,獲得了更多的發展空間。

 

“自由行”帶旺旅遊


香港回歸以來,依托全球經濟發展,特別是龐大的內地市場,旅遊業發展迅速。


2003年的非典疫情打擊至今仍讓大家記憶猶新,當時重創了香港零售業及旅遊業,失業率從2001年的5.1% 升至2003年的7.9%,反映香港正陷入經濟衰退。


中央政府急香港特區之所急。2003年7月,中央政府、香港特區政府與澳門特區政府聯合簽訂《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個人遊”計劃(俗稱自由行)成為其中一項開放政策,於7月28日起實施,首先在廣東的東莞、中山、江門、佛山4個城市推行。此後4年間,“個人遊”計劃拓展至內地18個省份的49個城市。


“個人遊”自實施以來,吸引了大量旅客從內地來港,從而帶動香港的入境旅遊發展。到訪香港的內地旅客人次由2002年的638萬,大幅度增加至2013年的4075萬,佔每年訪港旅客總數的比例由41.2%急升至75%。


“個人遊”為香港帶來前所未有的經濟效益。數據顯示,從自由行放開以來至2014年6月,香港零售額翻了一番;自由行開放前九年,赴港個人遊給香港帶來的直接旅遊收入就高達3,462億港元。

 

科創合作跑出加速度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布局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區域性創新高地,支持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形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等科技創新“孵化器”,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高等院校,以深港合作為例,一條匯聚兩地創新元素的大灣區“知識鏈”迸發出強大的發展能量。


其實,香港科技界和科學家們在國家科技發展的歷史征程中從未缺席,為國家的科技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香港具有雄厚的科技基礎和科研實力,擁有五所全球100強的大學、數以千計的世界級學者、數以萬計的研發人員和豐富的國際科研合作經驗,是中國創新體系和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7年,24位香港兩院院士聯名去信習近平主席,獲得主席的高度重視並作出重要批示,促成內地科研資金過河,實現了香港創科界多年來爭取的重大政策成果,鼓舞了香港科研人員的士氣,也激發了香港市民對國家的認同感和自豪感。自2018年5月落實中央和地方財政科技計劃對港開放以來,至今已有超過3.7億人民幣科研資金由內地批出予香港的大學和科研機構,支持超過160項研發項目和參建19所粵港澳聯合實驗室。


嫦娥奔月工程也不能缺少香港高校的參與。2020年,香港理工大學有份參與嫦娥五號任務,印證了香港擁有頂尖的科研實力,有能力在國家太空探索及科研發展上擔當重要角色。


在這機遇面前,希望面前,

好好地鍛煉……

尋夢者啟程起跑線,

在這獅子山下衝線……

——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

主題曲《前》


“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將一如既往支持香港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強化香港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支持香港提升國際航空樞紐地位,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和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以及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香港特區第六任行政長官李家超在當選後也強調,新一屆特區政府要利用好“一國兩制”制度優勢,全面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深度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搭上經濟發展快車。


機遇就在面前。25年,在盛開的紫荊花旁,五星紅旗高高飄揚。25年,不是半程,而是一個新的開始。香港由治而興,需要把握機遇,才能開創新篇。(本刊記者 胡倩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