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打造绿色生态最大品牌

2023-08-18编辑:习妍 来源:香港经济导报江西频道 浏览量:69751

香港经济导报江西频道网讯(何旭)近年来,江西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纵深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不断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特别是,2022年,江西省财政厅提请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从体制机制上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统筹资源、优化方式、拓展路径,扎实推动全省生态补偿机制落地见效,让“绿水青山”成为现代化江西最动人的生态底色。


把握“纵向+横向”两个维度,布局好常态化保护机制


积极克服收支矛盾突出等困难,切实在节能环保、生态修复等领域加大投入力度,全流域生态补偿等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较上年增加3.8亿元,生态环保领域专项转移支付资金较上年增加11亿元,为支持各地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坚实财力保障。


纵向补偿导向明确。在全国率先建立覆盖全省所有100个县(市、区)的纵向流域补偿机制,并不断完善多渠道筹资、奖惩性分配的制度体系,形成激励与约束并重的纵向补偿格局。优化完善重点生态功能区、资源枯竭城市等转移支付分配,不断健全转移支付体系,对地方政府因生态保护、污染治理等造成的减收增支加大财力补偿,让环境保护成效好的地方不吃亏、能受益。完善资金分配与生态环境质量考核结果、资金使用绩效挂钩机制,对生态环境质量差、资金使用绩效不佳的地方扣减生态环保类专项转移支付规模,明确绿色发展目标导向,压实属地政府主体责任。


横向补偿渠道广泛。巩固并提升跨省流域和省内流域多层次横向生态补偿成果,推动不具有行政隶属关系的地区之间生态利益协调平衡。统筹考虑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突出水质水量等指标,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在江西境内建立起长江全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筹措省级资金1.12亿元,实施赣粤东江第三轮、赣湘渌水第二轮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建立跨省流域横向补偿长效机制。支持鼓励受益地区与生态保护地区、流域上下游之间采取产业转移、共建园区、购买生态产品和服务等方式开展合作,完善多渠道联通的横向补偿新机制。

 

聚焦“河流+森林”两个领域,实施好差异化补偿标准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不断深化补偿制度改革,统筹考虑补偿对象的生态区位、考核标准等因素,分类分档实施差异化补偿,推动各领域补偿更加科学规范。


流域补偿更加注重提效。坚持将改善和提升流域生态环境作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在逐步扩大补偿范围的基础上,合理提高补偿标准,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统筹资金3.71亿元启动新一轮省内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工作,将签订基础性补偿协议的省级奖补标准统一降低至200万元每年的同时,对水质考核目标提升一个或两个类别的每年分别奖补400万、1000万,用差异化奖补机制激励地市履职尽责。统筹4500万元对鄱阳湖湖区5个国家监测断面(点位)所在的设区市和县(市区)实施定额奖补,推动跨界断面水质不断升级。


森林补偿更加注重提标。坚持将生态公益林保护作为筑牢生态屏障的关键一环,20余年间推动补偿标准数次提高,江西青山不断扩绿、森林持续提质。新增安排省级公益林资金5140万元,支持加快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对重点区域的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实施差异化提标,其中:国家公园从26.5元/亩提高至35元/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26.5元/亩提高至33元/亩、省级自然保护区从21.5元/亩提高至29元/亩,提标后江西境内重要生态区域森林补偿标准居全国前列,生态安全保障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不断增强。

 

拓宽“政府+社会”两条路径,运用好市场化融资渠道


积极撬动各领域力量,综合运用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绿色采购等组合式财政政策工具,通过市场化方式引导带动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美丽江西建设,逐步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换通道。


着力搭建绿色平台。立足财政职能,统筹资产资源,构建创新机制,为绿色发展提供更多平台支撑。推动设立规模10亿元的江西省生态修复基金,积极争取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等国家级绿色平台意向出资;统筹专项资金与省级环保投资运营平台共同设立土壤污染防治基金,积极探索社会资本参与矿山、土壤生态修复的有效途径。督促预算单位落实节能产品强制采购、环境标志产品优先采购政策,全省采购节能产品、环境标志产品占比均超99%;在江西省政府采购电子卖场建设“江西绿色生态馆”,对获得绿色生态品牌的企业免费开放入驻,充分发挥政府采购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积极引入金融活水。强化财政金融政策协同,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积极争取世界银行、新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4.5亿美元贷款,支持实施鄱阳湖流域重点城镇污染综合治理、工业低碳转型绿色发展等项目建设。创新实施绿色保险,在2021年实施油茶、中药材和大棚蔬菜三个试点险种基础上,2022年新增柑橘种植、肉牛养殖和淡水养殖三个险种,截至2022年,六个省级地方特色险种共实现保费规模11.65亿元,为江西优势绿色产业发展带来更多活力。

 

坚持“降碳+减污”两种方式,贯彻好协同化保护理念


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2022年新增安排1亿元专项用于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择优选择20个城市和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系统化全域推进节能减碳,增强对区域降碳的支撑能力。统筹安排资金10.35亿元开展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促进能源结构优化。安排省级资金1710万元支持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引导企业实施“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提升工业节能减排能力。统筹1300万元支持公共机构垃圾分类示范点建设等工作,推动公共机构落实节能政策要求。


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资金22.56亿元支持实施大气、流域、土壤等领域污染防治项目。其中,积极争取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17.82亿元,规模位居全国第二,为我省鄱阳湖区水生态安全调查与评估、省内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提供坚实保障。2022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27μg/m3,同比下降6.9%;11个设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6.2%,同比上升0.7个百分点,长江干流江西段和赣江干流继续稳定保持或优于Ⅱ类水质;鄱阳湖湖区总磷浓度0.064mg/L、同比下降5.9%。我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连续两年优秀,绿色发展指数连续多年在中部六省排名第一。

 

运用“复绿+扩绿”两种模式,巩固好长效化财力保障


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新增设立3.6亿元省级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废弃工矿地修复、土地综合整治等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积极争取试点示范工程,指导赣州市、抚州市成功获批国家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可获中央补助6亿元,进一步提升我省生态修复和碳汇能力等,积极拓展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有效路径。


大力实施生态林业建设。推深做实林长制工作,上饶市、抚州市先后两年成功纳入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成效明显激励市县名单,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奖励4000万元。指导赣州市、吉安市、抚州市连续三年获批中央财政支持国土绿化示范工程,可获中央补助5.5亿元。强化生态林业建设资金统筹力度,统筹中央和省级林业资金44.2亿元,支持我省林业生态建设保护工作。加大对国家公园生态建设支持力度,下达武夷山国家公园资金1490万元,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片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下一步,江西财政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坚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折不扣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绿色发展的决策部署,着力优化体制机制,持续强化财力保障,不断完善分类补偿与综合补偿统筹兼顾、纵向补偿与横向补偿协调推进、强化激励与硬化约束协同发力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为更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贡献财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