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1-12 19:43:02发表 编辑:习妍 来源:经济导报江西频道 【字号: 默认 大 超大】
经济导报江西频道网讯(通讯员黎龙娇)漫步萍乡市芦溪县万龙山乡槽下村,但见处处青翠欲滴,溪水清澈见底,民宿整齐有致,游客川流不息,昔日的“山窝窝”已摇身蝶变为“香饽饽”。“我们槽下村现在是乡村旅游景区了,特别是电力改造后,电压稳了,整个乡村变得更美观、更漂亮了。”槽下村村民周大姐满脸幸福感地说道。
电力改造助力 乡村换“新颜”
“大家注意,剥除外护套时要确保断口的干净、平整……”元月10日,在槽下村的杨家岭公变,国网萍乡市芦溪县供电公司的电力施工人员正在对低压电缆分支箱进行电缆终端头制作。
近年来,随着万龙山乡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项目逐渐增多,而四面环山的槽下村就是其中之一,不少游客到这里打卡、拍照、游玩。为进一步提升槽下村的景区形象,提高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当地政府与国网萍乡市芦溪县供电公司达成共识,决定将10千伏万长线杨家岭次支线01至09号杆、杨家岭公变的低压线路改为电缆下地,为槽下村建设腾出空间,为群众办实事,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此次改造时间紧、任务重,我们也在加班加点进行施工,目前已将高低压线路共计6千米左右的电缆下地全部敷设完成,将杨家岭公变和羊狮幕旅游公司专变均已更换为箱变,其中杨家岭公变由400千伏安增容为630千伏安,改造后,不仅让乡村变靓了,村民们的用电也更安全更可靠了”。现场施工负责人颜佳说道。
暖心服务企业 口袋变“饱满”
“刘所长,你们又来了,要不要进来坐坐……”
“曾总,不用麻烦了,合作社里有什么事,随时找我们就是。”
在这个偏远的小山村,身穿红色马甲的党员服务队走在乡村路上分外显眼。因临近过年,该供电公司武功山供电所的副所长刘长文和徒弟尹理博两个人来到槽下村,专门对村上的小微企业开展安全用电检查和用电宣传,及时消除隐患。
江西省芦溪金乌毛竹种养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负责人曾国华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竹林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发展竹业加工产业,并带动村民发展林下种植。因以前全部用手工制作很是费力,现电气化改革后,电力“红马甲”始终护航左右,全力保障合作社用电无忧。如今又建立了合作社展厅,“红马甲”在得知他们有用电需求之后,主动上门对接,跟踪指导用户服务,做到项目进度、用电需求“两清楚”,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升企业的电力“获得感”,为合作社展厅尽早营业提供有力保障。在合作社用电问题得到解决后,曾国华还利用空余的时间带动村民发展以竹林乡村游、森林吸氧游为主的民宿、农家乐,从原来的每年一万元的收入增长到每年八万元的收入,坐在家门口便能赚钱,村民们享受着乡村旅游振兴带来的红利。
“槽下村有2万多亩竹子,我们合作社主要是对竹笋进行加工,现在全部是电气化蒸煮、烘干、打包一条龙服务,所以电力对我们很重要,有了电,我们工作更方便了,口袋更‘饱满’了。”曾国华开心地对“红马甲”说道。
情系返乡民工 亮堂过“大年”
“一个电话,你就来帮我把问题解决了,这下我就可以放心做饭炒菜,总算可以吃到家里的热乎饭了,谢谢你刘所长,辛苦了!”住槽下村杨家岭的返乡农民工李师傅一边打扫着厨房的卫生,一边对武功山供电所副所长刘长文大声感谢道。
当天,李师傅回到阔别已久的老家,他一打开家门,发现家里因长时间没人居住已经停电。他立即拨通门口电表箱上张贴的供电报修电话。不到40分钟,副所长刘长文便带着工具来到他家,经检查才发现是因老旧线路破损及开关受潮导致漏电保护开关送不上,刘长文很快就帮忙解决了问题,李师傅家里灯又亮堂了起来。
临近春节,和李师傅一样,有很多外出务工人员陆续返乡,为保障返乡群众用电安全、舒心,国网萍乡市芦溪县供电公司早安排、早部署、早落实,主动对接村委会,结合系统的大数据甄别,提前掌握返乡人员信息,建立返乡人员的台账,提供精准优质的电力服务。同时通过微信群宣传安全用电常识,主动上门走访返乡人员,解决用电问题;开通返乡人员用电“绿色通道”,缩短办电时间,积极推广“网上国网”APP,全力保障返乡人员的用电,让他们能亮堂堂过“大年”。
截至1月10日,该公司已为200余户返乡务工人员解决各类用电问题30多个。下一步,该公司在做好宣传和服务的同时,将进一步加强人员调配、运维管理,做好应急抢修等工作,全力保障春节期间各电力用户的可靠供电。
“槽下村在短短的时间内从‘山窝窝’蝶变成‘香饽饽’,你们供电公司的用心服务功不可没啊。”槽下村村支部书记邱圆华感叹道。
在助力乡村振兴的路上,国网萍乡市芦溪县供电公司以“电”相随,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为这偏远的小山村点亮一盏灯,照“靓”了美丽乡村的发展之路。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