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经济 > 产经资讯

第四届阳明文化国际论坛将于10月20日至24日在大余举行

2023-10-17 16:15:46发表 编辑:习妍 来源:香港经济导报江西频道 【字号: 默认 超大

语速([0-100]):
音量([0-100]):
音高([0-100]):
发音人:

香港经济导报江西频道网讯(何旭 曾和民)10月17日,记者从赣州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第四届阳明文化国际论坛将于10月20日至10月24日在大余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明史学会、中共赣州市委宣传部、赣南师范大学主办,中共大余县委、大余县人民政府、赣州市社联、中国明史学会王阳明研究分会、赣南师范大学王阳明研究中心共同承办。


王阳明未命名_副本.jpg

新闻发布会现场。


会上,大余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曾志平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及阳明心学的内容,指出“王阳明的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举办第四届阳明文化国际论坛,是大余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的具体行动,是贯彻落实赣州市打响“阳明圣地”文化旅游特色品牌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举办有影响力的国际性阳明文化论坛活动,充分发挥大余阳明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深入挖掘阳明文化内涵,助推大余文化旅游产业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0年“品阳明文化 扬国学经典” ,大余县开展送经典下基层助力推普脱贫攻坚活动_副本.jpg

2020年“品阳明文化 扬国学经典”,大余县开展送经典下基层助力推普脱贫攻坚活动。


据了解,大余古称南安,与王阳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王阳明升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平抚民乱。作为“南赣巡抚”的“南”即南安府,府治地为大余。次年7月,王阳明率兵进驻南安,与大余结下不解之缘。“南赣平乱”之时,王阳明开始尝试将心学思想与政治实践有机结合,使其学术理论更兼丰富内涵和现实意义,在南赣首度提出“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心学要义。明嘉靖七年十一月(公元1529年1月),57岁的王阳明远征西南边陲后踏上归途,因病在大余青龙铺逝世,并留下“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的八字遗言。由此,大余成为王阳明的选兵之地、征税之地、筑城之地、立军门之地、供应军粮之地、进兵剿贼之地,也是王阳明“立言”讲学之地、践道立功之地、极终圆道之地,更是王阳明作为千古圣人的精魂升华之地。


2022年10月29日南赣学习会(光明碑)  (3)_副本.jpg

2022年10月29日南赣学习会(光明碑)。


王阳明逝世前后,南安府县兴建了多个纪念王阳明的祭祀场所,据《南安府志》《大庾县志》记载就有王都御史生祠、王阳明祠等。1994年5月,日本阳明学专家学者和团体捐款在青龙铺王阳明去世地兴建“王阳明落星地纪念碑亭”;2014年10月,大余王氏联谊会捐资在丫山灵岩寺侧兴建“阳明亭”;2022年7月,来自全国各地的阳明文化志愿者在大余青龙镇赤江村立“光明碑”,三处碑亭成为大余民众对一代圣人王阳明的祭祀瞻仰之地。


2023年青龙中学开学第一课:学习弘扬阳明心学文化+将知行合一融入学习生活  (2)_副本.jpg

2023年青龙中学开学第一课:学习弘扬阳明心学文化+将知行合一融入学习生活。


“近年来,大余县在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立足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积极推进文化传承和发展,有序推进阳明心园、南安历史文化园等文化项目建设,在保护利用、展示传播、融合发展阳明文化等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上积极作为、善作善成,取得了显著成效。”曾志平表示,王阳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集大成者,阳明心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在大余举办第四届阳明文化国际论坛,既可以在“精彩论道、知行合一”中寻见心中光明,也可以领略大余“大有可观、余韵千年”的独特魅力。我们将以此次国际论坛为契机,充分展示大余人文魅力和文化特色,进一步打响阳明文化品牌,持续推进文旅项目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着力提升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


2022年10月30日纪念阳明先生诞辰550周年学习会 (1)_副本.jpg

2022年10月30日纪念阳明先生诞辰550周年学习会。


据悉,第四届阳明文化国际论坛主要分为四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开幕式,第二部分是主题发言,第三部分是分组研讨,第四部分是实地考察。主办方邀请了陈支平、毛佩琦、吴光、钱明等国内外100余名阳明学专家学者和阳明文化爱好者参加相关活动。活动期间,嘉宾们将参观考察阳明心园、丫山灵岩寺、梅关古驿道、南安府衙等地,探寻阳明足迹、欣赏大余秀美山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