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经济 > 乡村振兴

抚州临川区荣山镇:传统竹业焕生机

2025-05-20 15:09:22发表 编辑:穆雪 来源:香港经济导报华东频道 【字号: 默认 超大

语速([0-100]):
音量([0-100]):
音高([0-100]):
发音人:

​香港经济导报华东频道江西网讯(方童 通讯员肖文)近年来,江西抚州市临川区荣山镇依托丰富的竹林资源,积极探索“以竹兴业、以竹富民”的发展路径,让传统竹产业焕发新生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今年63岁的吴龙辉家住荣山镇娄家村,家里的30亩竹林曾是甜蜜的负担,过去因交通不便,毛竹运输困难、成本高昂,常常因滞销而腐烂在深山之中,长期面临“守着竹林过穷日子”的困境。他说:“之前来我们这里收竹子的人非常少,要的竹子尺寸也单一,都是一两个尺寸的,砍也不方便砍,运输的成本也高”。


守着丰富的毛竹资源,老百姓却富裕不起来。经过多次实地调研和外出考察,荣山镇党委政府最终确立以工带农、链式发展思路,并筑巢引凤,在毛竹核心产区娄家村建设12亩标准化厂房,配套新建200米产业路,大力引进竹制品加工厂。


荣山镇的发展诚意和务实举措,吸引了不少企业家的目光。去年年初,创业能人张经伟主动上门洽谈合作,创办了抚州市临川区臻荣竹业有限公司。“我们主要是把收购过来的竹子按照出口和家庭使用的标准进行筷子加工,目前每天可以消耗80吨毛竹原材料,加工出20吨左右的成品筷子,产值在4万左右,主要销往福建、广东、山东等地”,张经纬介绍道,“经过前期的洽谈,我们已经跟日本客户达成了合作协议,今年7月份打算进一步完善生产程序,建立起电商平台,做到自产自销,让企业发展壮大”。


在工厂车间里,一捆捆竹材经过切割、烘干、编织等工序,摇身一变成了筷子;加工产生的锯屑还可作为环保材料被充分利用,竹梢、竹蔸等废料也有人收购,真正实现了将一根竹子吃干榨尽”。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毛竹需求量大幅增加,村民们再也不用担心竹子滞销的问题。


村民吴龙辉说:“以前我们镇没有开设这个毛竹加工厂之前竹子只能卖到480元一吨,办了厂之后我们可以卖到630元,相差了100多块钱一吨。


家乡竹产业的蓬勃发展,吸引了不少村民返乡就业。仅去年,就有100多人回到荣山镇,从事与毛竹加工相关的工作,一些家庭实现三代同厂就业,平均每人每年增收近2万元”。


曾经,受制于交通瓶颈,毛竹之乡的6万亩竹海难显价值;如今,凭借产业发展的东风,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让漫山翠竹化作富民强乡的“绿色银行”,成功实现了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华丽蝶变。


荣山镇党委书记熊战平告诉香港经济导报:“下一步,我们荣山镇将把企业扶持做大做强、做优做精,确保企业有市场竞争力。我们也将坚持党建引领让企业得利润,群众得实惠,让绿色的发展可持续,让我们荣山镇的竹子产业成为我们富民产业”。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