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旅游 > 文化广场

自立者自有担当

2025-06-13 17:16:41发表 编辑:穆雪 来源:香港经济导报华东频道 【字号: 默认 超大

语速([0-100]):
音量([0-100]):
音高([0-100]):
发音人:

​六月火热的骄阳下,那个独自挑着扁担穿过人群的瘦小身影,恰似一面镜子,映照出两种截然不同却又同样动人的青春样貌。当大多数同龄人还在父母精心编织的舒适区里享受荫庇时,这些早慧的灵魂已经学会在生活的石缝中倔强生长。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能自立的人,自有担当;经受过孤独励炼的生命,往往更能承载命运的重量。


这个女孩肩上挑着的不仅是扁担,更是一个觉醒者对自我生命的全然接纳。当其他考生还在为考场外的父母是否准备好冰镇饮料而焦虑时,她早已明白一个深刻的人生真相——生命的缆绳终须自己握紧。那些凌晨五点的台灯、煮糊的泡面、手洗的校服,不是苦难的象征,而是成长的印记。古希腊哲学家爱比克泰德曾说:我们登上的并非我们所选择的舞台,演出的却是我们自己编写的剧本。在这个被过度呵护的时代,那些提前读懂生活艰辛的孩子,恰恰最早触及了生命的本质——担当不是外部强加的责任,而是内在觉醒后的自主选择。


两种青春形态的并置构成了意味深长的人生隐喻。梧桐树下被父母簇拥的考生与便利店前自购铅笔的女孩,仿佛罗曼·罗兰笔下一种理想主义的两种表达方式。前者体现了亲情的温暖守护,后者则彰显了生命的顽强本色。但值得深思的是,当代社会正在系统性地剥夺年轻人自立的机会——据《中国青少年发展报告》显示,85%的中学生从未独自完成过一次长途旅行,72%的大学新生需要父母陪同报到。这种过度保护的文化生态,无形中延缓了心理断乳期,制造了大量生理成年而心理未成年的个体。相比之下,那个独自走向公交站台的背影,在夕阳下拉长的不仅是影子,更是一种稀缺的生命姿态。


自立精神是担当能力的先决条件,这是亘古不变的人生法则。庄子曾言: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段充满智慧的寓言揭示了一个深刻道理:真正的担当不是相互依附,而是在各自独立基础上的相互成就。那个没有鲜花簇拥的归途,恰恰完成了最庄严的成人礼——她不需要外在的加冕仪式,因为在孤独中长出翱翔翅膀的过程本身,就是生命最璀璨的冠冕。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将这种状态称为存在的飞跃——当一个人能够全然为自己负责时,他便抵达了精神成人的彼岸。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我们或许应该重新审视呵护与放手的辩证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挫折体验是心理韧性的必要养料。那些在安全范围内经历过失败、承担过责任的孩子,往往在成年后表现出更强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就像植物需要风的摇动来刺激根系生长一样,人的担当精神也需要在自主应对挑战的过程中得以锻造。当整个社会陷入精细化养育的焦虑时,那个用省下零花钱自购铅笔的举动,反而闪耀着朴素的智慧光芒。


回望那个走向公交站台的背影,我们看到的不是缺憾,而是一种超前的人生完成度。在这个物质丰盛却精神贫瘠的时代,能够独自面对生活的人,往往最早触摸到生命的质感。他们或许少了些甜蜜的回忆,却获得了更珍贵的东西——对自己生命的绝对主权。正如尼采所言: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何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这种在自立中励炼出的担当精神,终将成为穿透人生迷雾的永恒星光。(方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