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经济 > 乡村振兴

上饶市广丰区洋口镇“外伤调查直通车”:小切口撬动基层医保服务大变革

2025-07-18 15:32:59发表 编辑:穆雪 来源:香港经济导报华东频道 【字号: 默认 超大

语速([0-100]):
音量([0-100]):
音高([0-100]):
发音人:

​近日,上饶市广丰区洋口镇七旬老人刘大爷在家修屋顶时不慎摔伤骨折,面对近万元的医疗费用账单,镇医保专员主动上门协助完成外伤原因核查,三天内补齐所有材料,最终成功报销70%医疗费用。这一暖心场景的背后,是洋口镇今年推行的“外伤调查直通车”服务模式,该模式以一系列创新举措破解了外伤报销难题,成为基层医保服务的创新样本。


政策落地:直面痛点,开启专项服务新局


2025年,洋口镇针对外伤报销推出专项服务机制。依据上饶市医保政策,外伤患者需在入院48小时内(节假日顺延)提交外伤调查表、入院记录及身份确认表。然而,在现实操作中,许多农村老人因材料准备困难面临报销受阻的困境。在洋口镇医保服务窗口,笔者了解到外伤报销存在三大堵点。


1、证明开具难:1万元以下报销需村(居)委会签署意外伤害原因确认证明,但村民常因表述不清被退回,导致反复折腾。


2、时效压力大:意外伤害需在出院后20日内提交申请,超期将影响报销,许多患者因不熟悉流程或身体恢复原因错过期限。


3、第三方责任认定复杂:若有交通事故等第三方责任,需额外提供交警责任认定书或法院判决书,患者往往不知如何获取或办理流程繁琐。


流程再造:三级联审+上门服务,打通报销“最后一公里”


为解决上述难题,洋口镇建立“村 - 镇 -医”三级联审机制,实现材料准备“一站式”包办。


1、村级初核:村委专员在24小时内上门记录受伤经过,填写《意外伤害原因确认证明》初稿,确保信息准确及时。


2、镇级复核:医保专员现场核实,拍摄作业环境、询问见证人,进一步确认受伤情况的真实性。


3、医院联办:对接各大医院外伤报销专窗,同步传输电子材料,提高报销效率。


此外,针对70岁以上老人或行动不便者,提供“三上门”服务:受伤次日上门采集证言、治疗期间上门讲解政策、出院后上门收取材料,让患者足不出户就能完成报销流程。


关键突破:第三方责任精准认定,化解报销“老大难”


第三方责任认定是外伤报销中最棘手的问题,洋口镇创新推出“责任认定预审制”。


1、建立简易案件快速通道:单方事故且医疗费3万元以下,由镇司法所协同认定,7日内出具意见书,简化流程,提高效率。


2、建立复杂案件联动处置机制:交通事故等案件,邀请交警大队驻点办公,同步采集责任证据,实现多部门协同合作。


3、采用法律兜底服务:对需法院判决的案件,对接区法律援助中心提供公益律师,为患者提供法律支持。


壶山村村民程大哥因农用车侧翻受伤,通过联动机制10天内完成责任认定,顺利拿到报销款。他感慨道:“现在填表有专员指导,责任认定有司法所把关,再不用自己跑断腿了!”


数据透视:半年成效显著,多项指标大幅提升


2025年1 -6月,洋口镇外伤报销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受理量146件,同比增长32%;平均办理时长11.6天,较去年缩短8.4天;报销成功率94.3%,同比提升21个百分点;3万元以上大额案件达12件,创历史新高。值得注意的是,第三方责任拒赔率下降最为明显。通过前置审核,今年上半年仅有2例因斗殴受伤被拒赔,远低于去年同期的9例。


经验启示:三大方向引领基层医保服务创新


洋口镇的实践为基层医保服务优化提供了宝贵经验,揭示了外伤报销优化的三个方向。


1、证据固化前移:将传统的“出院后补证明”改为“治疗中固证”,医护人员在首诊时即标注伤口形态、询问受伤场景,形成原始医疗记录,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联审层层把关:建立“洋口镇外伤调查群”微信群,现场调查人员通过手机上传现场照片、录音证言,在《意外伤害原因确认证明》上层层签字,汇总至乡镇分管领导最后把关。对最终意外伤害原因界定存疑的,报区医保局最终核准,确保审核的严谨性。


3、跨部门数据互通:通过省级综治示范中心—洋口镇综治中心,与区公安局、法院建立数据接口,可直接调取交通事故责任书、判决书等电子档案,免除群众重复提交,提高办事效率。


“以前群众觉得医保报销像走迷宫,现在我们绘制了清晰的导航图。”洋口镇相关负责人指着墙上“外伤报销流程图”说道。该镇计划将外伤调查流程升级为可视化操作手册,让每个村民都能“按图索骥”。当七旬老人刘大爷颤抖着手签完报销单时,窗外的丰溪河正泛起粼粼波光。这张印着公章的纸张,不仅承载着刘大爷的医疗保障,更彰显着基层治理的温度与担当。(供稿:洋口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