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1 14:36:12发表 编辑:穆雪 来源:香港经济导报华东频道 【字号: 默认 大 超大】
在时代的浪潮中,总有一些人,他们心怀故土,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家乡的发展画卷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上饶市信州区沙溪商会党支部书记兼会长王斌便是这样一位杰出代表,他从沙溪镇东风村的质朴土地走出,在商会引领、公益践行、餐饮逐梦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

贫瘠土壤育坚韧,实干开启奋进路
1981年,王斌出生于上饶市信州区沙溪镇东风村一个普通家庭。彼时的东风村,道路泥泞不堪,产业极度匮乏,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村民们的生活捉襟见肘,在朴素与艰难中默默挣扎。然而,正是这样贫瘠的生活环境,如同一块磨刀石,精心打磨着王斌的性格。看到父辈们为了生计日夜奔波,却始终难以改变现状,王斌心中暗暗立下誓言:绝不能向困顿的生活低头,更不能被落后的环境束缚住前行的脚步。这份“不服输、不妥协”的坚韧,从那时起便深深扎根在他心底,成为他日后不断奋进的动力源泉。
高中毕业后,面对家中并不宽裕的经济状况,王斌主动放弃了继续求学的机会。他渴望早日为家庭减轻负担,也期望凭借一技之长在社会中立足。于是,他毅然决然地踏入社会,从最基础、最琐碎的工作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启了属于自己的奋斗征程。岁月不会辜负每一个实干者,如今,他身上的标签愈发厚重且亮眼:中共党员、优秀政协委员,上饶市信州区沙溪商会党支部书记兼会长,杭州赣香来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
商会领航:凝聚力量,激活发展新引擎
2023年12月,沙溪商会迎来换届。彼时的商会,早已失去了往日的活力,会员之间鲜少互动,在当地企业中的影响力日渐式微,甚至有不少会员私下议论“商会快成空架子了”。面对家乡商会陷入如此困境,却无人敢主动挑起重担,王斌毫不犹豫地主动联系了沙溪镇政府与商会筹备组,坚定地提出“愿意担任商会会长”,为商会的重生按下了“启动键”。
上任之初,商会的困境远比想象中更为复杂。会员凝聚力亟待提升、商会影响力需要重塑、企业间合作渠道有待打通,一系列难题如同“拦路虎”般横亘在面前。但在王斌眼中,商会绝非“松散的组织”,而是连接政府与企业的“连心桥”,是串联企业与企业的“合作链”,更是推动沙溪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他没有急于“烧三把火”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而是选择先“沉下去”,深入了解实际情况。
那段时间,他常常放下手头的企业事务,带着商会核心成员逐家走访会员企业。从生产车间到办公区域,他详细询问企业的经营难点、发展诉求等。每一次推心置腹的交流,不仅精准摸清了企业的“痛点”,更让会员们切实感受到了商会的“温度”,逐渐拉近了与商会的距离。
除了走访,他还积极牵头组织多场会员座谈会,鼓励大家敞开心扉,分享资源,打破企业间的“信息壁垒”,推动企业之间对接需求。原本互不往来的企业,在一次次交流的推动下,商会内部逐渐形成了“抱团取暖、互助共赢”的良好氛围,凝聚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为了让商会“走出去”,王斌还积极搭建对外交流平台。2024年6月,他带领沙溪商会核心成员赴朝阳商会交流学习。双方围绕商会规范化建设、会员服务模式、企业协同发展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分享了各自在资源整合、活动组织中的宝贵经验。这次交流,不仅增进了两个商会之间的友谊,也为沙溪商会会员企业拓展了业务渠道,更让外界看到了沙溪商会的活力,为后续吸引更多优质资源打下了坚实基础。
公益践行:反哺桑梓,传递温暖不停歇
“取之于社会,回馈于社会”,这是王斌常挂在嘴边的话,更是他多年来始终坚守的行动准则。多年来,他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从救灾助困到助学兴教,始终以一颗赤子之心,为家乡撑起一片“温暖的天”。
2024年,王斌将公益的脚步迈得更加稳健、更加广泛。7月,他代表沙溪商会联合上饶市红十字会、市红十字基金会,走进东风村开展“情暖东风”捐赠活动。200袋5kg装的大米、1000盒特殊医学营养奶粉、20套助学礼包,整齐地堆放在村委会院中,每一份物资都饱含着对困难群众的关怀。8月,他又牵头发起“2024年度沙溪学子助学计划”,联合沙溪镇人民政府、市红十字基金会,为7名沙溪籍贫困大学新生发放总计35000元助学金,帮助寒门学子圆了“大学梦”。11月,得知蓝天救援队救援装备短缺,他立刻号召商会会员捐款捐物,为应急救援力量添砖加瓦。
2025年8月,公益的暖流依旧在延续。当得知特困村民郑荣飞因工摔伤、无力承担高额医疗费时,王斌第一时间号召商会会员发起募捐,短短几天便募集到52398元,解了郑荣飞家的燃眉之急。同月,“2025年度沙溪学子助学计划”再次启动,为15名贫困大学新生发放总计45000元助学金。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企业家的社会担当,为营造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也为沙溪商会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餐饮逐梦:传承创新,让赣菜香飘四海
在商会与公益领域发光发热的同时,王斌在餐饮创业的赛道上也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特色。作为杭州赣香来品牌创始人,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江西省社会学学会饮食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这份“专业头衔”背后,是他对赣菜文化的深度热爱与执着坚守。
“赣菜的魂,在于‘辣’,更在于背后的江西味道与文化。”江西夏天湿热,冬天阴冷,再加上江西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多山多水,湿气较重,这也让辣椒有了广阔的用武之地。老话说“赣菜不入席”,传统的八大菜系里并没有赣菜的身影,这使得赣菜在全国的知名度相对较低。王斌深知,要让赣菜在杭州这样的美食聚集地站稳脚跟,不能仅仅依靠“辣”的刺激,更要在传承中不断创新。
赣香来在杭州的门店,每一道菜都倾注着他的“匠心”。上饶牛挑沙、紫苏螺蛳成为了几乎每桌必点的招牌创新菜,压锅牛蛙、鲜辣甲鱼、蒜香兔肉也是店里的高赞热门当家菜,让人一边喊辣一边又舍不得放下筷子。这些改良后的菜品,既保留了赣菜的“家乡味”,又符合现代消费者对健康、口感的需求,很快便俘获了杭州食客的味蕾。同时,他注重餐厅的环境营造和服务质量提升,让顾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江西的地域文化魅力。
如今,王斌的餐饮蓝图正在进一步扩大。他透露,未来将有两个全新的餐饮品牌落地杭州,与赣香来形成“赣菜品牌矩阵”。他希望通过打造多元化的餐饮品牌,进一步推广赣菜文化,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赣菜、爱上赣菜、爱上江西。
此外,他还敏锐地捕捉到海南自贸港建设带来的政策红利与市场机遇,毅然前往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继续开拓服务行业。依托海南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与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他不仅组建了一支熟悉海南政策、兼具专业服务能力的本地化团队,更以“资源整合 +模式创新”为双引擎,精准匹配市场需求,推动服务业务快速落地,让自身的服务体系在海南市场迅速站稳脚跟。
从沙溪镇东风村走出,王斌始终铭记“来时的路”。在商会,他是凝聚力量的“领航人”;在公益领域,他是传递温暖的“践行者”;在餐饮行业,他是传承文化的“追梦人”。他用多年的坚守与行动,成为了沙溪镇的“亮丽名片”,也激励着更多在外乡贤、本土企业家投身家乡建设。而这份“心怀故土、勇担责任”的精神,也必将在更多人心中扎根,成为推动地方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赵红、陈德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