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余县林长制助力森林旅游产业发展

2021-02-05编辑:习妍 来源:香港经济导报江西频道 浏览量:47432

香港经济导报江西频道网讯(穆雪 通讯员钟南清、赖弥源、廖云蓉)“现在森林保护好了,森林旅游兴起,青山绿水正源源不断地为当地群众带来财富。”亲历山村巨变的江西省大余县黄龙镇大龙村党支部书记蓝善荣感慨。近年来,大余县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面推行林长制,通过发展森林旅游,不断释放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探索出一条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大江东去几千里,庾岭南来第一州”,这里就是宋代文豪苏东坡笔下的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赣、粤、湘三省交界处,这里森林覆盖率高达76.6%。


2018年11月,大余县全面推行林长制,陆续出台《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意见》《大余县林长制县级会议制度》《大余县林长制信息通报制度》和《大余县林长制工作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文件措施,全面构建起由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林长、全面负责相应行政区域内森林资源保护的管理机制。按照“党政同责分级负责”的原则,全县建成覆盖县乡村组的四级林长体系,全部明确林长及其责任区域。


全县共有457名护林员,将全县160万亩林地按照“相对集中、大小集中、便于管理”的原则以乡镇为单位进行网格化划分成457个网格,每位护林员负责一个网格,实现森林资源网格化管理全覆盖,达到管护无盲区、不重叠,责任到人、责任到山头的要求。招标购置了北斗巡护终端,建立了“林长通”巡护信息系统,护林员利用巡护终端,使用“林长通APP“巡山护林,确保护林员能及时上报巡山护林中发现的问题;各级林长办通过“林长通APP”,加强对护林员的监管、考核,第一时间处理护林员上报的问题,提升日常巡林信息化水平;建立了《大余县护林员考核管理制度》,对护林员实现统一职责,统一管理考核。


大余县通过推行林长制,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产业,抓好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有效转换,探索开辟了一条绿色健康产业的蓬勃发展之路。


大余县通过保护森林资源提升森林风景资源质量,为森林旅游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通过大力提升丫山景区、梅关景区,进一步发挥梅关国家森林公园的龙头作用。以章水国家湿地公园、西华山地质矿山公园、各乡村森林公园为森林旅游地建设主体,通过理顺产业关系,落实优惠政策,为森林旅游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近年来,该县先后投资超10亿元,打造市民森林公园、中国牡丹亭文化园等生态景观,全县创建国家级最美休闲村1个、省级生态乡镇9个、省级生态村10个。

大余县重点实施南安历史文化园、梅岭三章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培育浮江三月三、内良天华山等一批资源优势明显、示范能力较强的森林旅游点。


在梅关国家森林公园的丫山运动休闲小镇,依托得天独厚的山地森林条件,当地建设了13公里环山健康骑行健走步道、竹林太极、户外拓展训练基地等运动基础设施,以及健康体测、传统康养等设施。近几年来,小镇累计举办31类、300余次运动休闲活动,每年吸引游客超过400万人。


近年来,大余县补短板添要素、丰业态延链条,开发了森林健身、养老、保健等森林养生产品,大力发展药材、特色养殖等林下经济,构建起“游”为纽带、“康”为主体、“养”为特色多业态互补的产业新格局,推动森林旅游升级。


森林旅游是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的通道,也是助力脱贫攻坚的强力引擎。大余县把森林旅游作为“带一接二连三”的综合性富民产业来抓,采取“景区+党组织+基地+旅游合作社+贫困户”等多种模式,走出了一条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当地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入股分红、农产品销售、开办民宿等方式创收,带动全县1730户5700多人增收致富,村民足不出村就能实现就业增收。


2020年,以“走进森林 乐享健康”为主题的2020江西森林旅游节、江西森林歌会、森林康养论坛、江西森林马拉森系列赛、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等一系列重大活动在大余丫山如期举行。参会嘉宾与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全身心体验“走进森林,乐享健康”之旅!旅游等相关产业收入逐年稳步增长,为全国总结、分享一套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通过森林旅游宣传和促销,实现森林旅游开发建设效益的提高,逐步把森林旅游产业培育成林业产业的支柱产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大余的森林旅游事业逐见成效,丫山风景区被评为国家4A景区,江西首个5A级乡村旅游景点。2019年森林旅游接待人次206.32万人次,2020年达235.24万人次,同比增长14.02%;2019年森林旅游收入4.37亿元,2020年达 5.75亿元,同比增长31.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