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昌县落实林长制助推乡村振兴

2021-12-21编辑:习妍 来源:香港经济导报江西频道 浏览量:57240

香港经济导报江西频道网讯(穆雪 通讯员钟南清、肖东红)2018年推行林长制工作以来,江西省会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林长制改革,按照国家、省、市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各级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和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目标责任,建立了林长组织、源头管理、制度保障、目标考核、智慧管理五大体系,健全总林长发令、林长巡林、部门协作、督查督办、林长对接五项机制,做深做实林长制各项工作,推动全县林业高质量发展。


1.县级林长在会昌山国家森林公园调研松材线虫病疫木除治与低质低效林改造相结合现场_副本.jpg

县级林长在会昌山国家森林公园调研松材线虫病疫木除治与低质低效林改造相结合现场。


会昌县按照“党政同责、分级负责”的原则,完善县乡村组四级林长组织体系建设。目前,全县共设立各级林长3799人,其中县级林长7人,乡(镇、场)级林长219人,村级林长497人,组级林长3049人。各级林长积极履职,发挥组织协调、牵头抓总作用,层层细化任务、层层传导责任,把林长制落到实处。一是部署推进。召开县级总林长会议、乡(镇、场)级林长会议,研究部署林长制、森林资源保护、森林督查、松材线虫病防控、森林防火、低质低效林改造、林下中药材种植、油茶产业发展等林业重点工作,推动林业各项工作目标任务落实。二是批示推进。县级总林长和副总林长对林长制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以及县级总林长签发总林长令,高位推动林长制工作。三是巡林推进。建立“四单一函”制度,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推动巡林工作落实。今年以来,县级林长开展巡林68次,乡级林长开展巡林880次,村级林长开展巡林5972次,协调解决森林资源保护发展7个问题,推动林长巡林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四是督办推进。2021年,县林长办督办非法侵占林地2起、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1起、森林督查发现问题整改销号17起。乡(镇)林长高度重视,积极响应,召集相关部门商讨解决方案。督办事项均在限期内完成整改。


2.洞头乡护林员开展森林防灭火培训.jpg_副本.jpg

洞头乡护林员开展森林防灭火培训。


全县19个乡镇、2个国有林场以及1个自然保护区管委会强化“两长两员”森林资源源头管理体系建设,共设立监管员262人,专职护林员971人,全面实现森林资源网格化管理。一是加强专职护林员管理。对专职护林员实施统一巡护服装、统一巡护装备、统一巡护职责、统一管理职责、统一考核奖惩“五统一”规范化管理,严格落实“包山包人”制度。二是提升林长制信息化水平。县、乡(镇)林长办指派专人管理巡护信息系统,971名护林员每人配备手机巡护终端一台,统一应用“林长通APP”巡山护林,纳入巡护系统管理。同时,通过林长制巡护信息系统平台定期查看专职护林员巡护信息,及时掌握各地巡护率和护林员履职情况,把林长制信息平台监管情况列为对专职护林员考核的重要指标。截止目前,专职护林员巡护APP使用率达到100%,护林员巡山发现问题上报事件处理办结率100%。三是加强“两长两员”培训。今年,县乡两级开展了“两长两员”培训,进一步提升“两长两员”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


4.风景这边独好-一会昌县城。_副本.jpg

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县城


会昌县始终推动生态扶贫政策、工作体系与民生改善、乡村治理平稳有序衔接,支持脱贫地区吸纳本地脱贫人口就近就地就业参与林业项目工程建设,积极打造县域林业特色优势支柱产业,建立稳收益不返贫长效机制。一是实施生态管护扶贫。全县设立629个生态保护公益性岗位,每人每年按1.2万元拨付劳务补助资金。二是实施林业工程扶贫。探索建立林农直接参与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机制,以贫困村为重点,启动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在适宜造林的贫困村实施营造林扶贫。十三五期间,共完成低质低效林改造面积21.62233万亩,其中完成更替改造3.67021万亩,完成补植改造面积7.12243万亩,完成抚育改造面积4.66503万亩,完成封育改造面积6.16466万亩,森林质量显著提升。三是实施生态产业扶贫。根据乡村自然条件和景观人文风貌,因势利导,创建一批森林小镇、森林人家和森林生态村,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绿色产业,吸纳附近的贫困人口进行餐饮、娱乐、住宿等第三产业的服务,增加贫困户的收入。建设一批特色经济林、花卉苗木基地,做大做强特色产业;落实基地带贫困户,通过花卉苗木、林下经济、森林生态旅游等生态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基地,使贫困家庭以土地入股、参与劳务等方式获得收益,脱贫致富。四是实施林业科技扶贫。开展“乡土特色人才”培训,积极组织林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一线,开展精准帮带活动,让贫困户增强依靠林果业脱贫致富能力。五是实施森林保险扶贫。持续开展对174.8488万亩公益林、天保林投保工作,扩大森林保险覆盖面。六是加强生态治理和保护。通过实施人工造林,低质低效林改造、封山育林、合作造林、森林资源保护、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生态治理措施,提升森林质量,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七是是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抓好油茶、竹类、香精香料、森林药材、苗木花卉、森林旅游等六大林下经济产业,不断壮大林下经济规模。发展油茶产业,创制高产稳产高抗油茶良种,推进低产油茶林改造。全县现有油茶林面积15.43万亩,有老油茶林的农户8000余户,户平13亩,户均收入6500元。贫困户实施低产油茶林改造19609.5亩,涉及贫困户2115户,户平9.2亩,户均补助收入1854元,户均茶油收入5050元。新植油茶进入丰产期后,亩产茶油60斤,每亩产值3000元以上。发展竹产业,推动竹林培育、竹材加工。全县现有立竹数1541.6万株,竹材年采伐量77.52万根,产值775万元。笋产品产量春笋1650吨,产值413万元,冬笋655吨,产值655万元。竹加工企业现有5家,以半成品和竹炭加工为主,产值336万元。以上竹的附产品和半成品年产值达到4779万元,为山区脱贫户提供了就业,同时增加了经济收入,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的产业支撑。三是发展林下经济,全县林下经济发展面积达到28万余亩,实现产值3.5亿元,农民人均增收2000元。其中,林下种植中药材、香精香料、森林食品等6万亩,实现年产值2.5亿元,辐射带动林农2000户,人均增收2000元。林下养殖家禽1600万羽,牛、羊、香猪等家畜3万头,新增蜜蜂7000箱,林下养殖新增利用林地30万亩。林下产品松脂采集基地10万亩,年产松脂15000吨,年产值15000万元,人均增收1500元,增加工后产值达45000万元,实现利税13500万元。林下产品竹笋采集基地2万亩,年产笋干200万斤,产值10000万元,人均增收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