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古探幽话“万里” 红古绿辉映“黄桥”

2019-06-04编辑:习妍 来源:香港经济导报江西频道 浏览量:93100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名流千古。吟作这首诗的雅士,正是南宋时期被誉为一代诗宗的杨万里。


一代诗宗杨万里


翻开中华五千年古籍,无数名人骚客,风流人物,犹如浩瀚宇宙中的点点繁星虽遥不可及,却一直散发着光亮,指引着人们追逐的目光。说起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杨万里,哪怕是仅受过中学教育的中国人,也不会陌生。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故里湴塘


“四海诚斋独霸诗”,杨万里的诗风广学于前辈却不羁于前辈,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此外,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故乡湴塘是杨万里的创作源泉、精神家园。杨万里一生写下2万多首诗,流传下来的就有4200多首。长于湴塘,杨万里中进士、入仕途,历任零陵县丞、国子博士、常州知州、太常丞秘书监、江东转运副使等,直至被封为庐陵郡开国侯;归于湴塘,杨万里一生爱国忧民、刚正不阿、为官清廉。直至80岁时,因痛恨权臣误国,“手书遗奏84字”后,忧愤而死,葬于故乡。正如他诗中所写,他的精神品格与伟大诗篇,已然不朽于世,且光照古今。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首千古名句所描绘的优美意境,正是他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黄桥镇湴塘村。


寻幽览胜湴塘行


来到千年古村湴塘,站在南宋光宗皇帝敕建的御书楼前,凝神闭目,依旧可以感受杨公卓越的风姿,俊秀的风骨。遥想当年,历代前来拜谒杨公的文官武将,无论官位多高,功劳多大,学问多深,均会自觉遵守“文官落轿,武官下马”的规矩,以示虔诚,那场面是何等的庄严神圣!


杨氏忠杰烈祠


湴塘,意为淤泥较多的池塘。据湴塘村《忠节杨氏总谱》载,唐末五代时(约公元880年左右),陕西华阴人杨辂由吴杨政权的虞部侍郎来江西任吉州刺史,适逢杨行密之乱,道阻不能归,遂安家庐陵。杨辂次子杨鋋要择新居,某日与父兄一道乘马车来到南溪畔,马陷于淤泥之中,进退两难。杨鋋见此地前有朝元岭,后有后龙山,中有南溪水,眼前是七八口大水塘,乃风水宝地,于是择此定居。自此,千年古村湴塘开始繁衍生息,到公元1127年杨万里诞生时,已是湴塘杨氏11世孙。湴塘养育了杨万里,也因杨万里而扬名万里。


清朝故居


作为黄桥镇的一个自然村,湴塘全村屋接巷连,聚居一处,共有300多户人家,均为杨姓。随着岁月的变迁,湴塘村日益成为庐陵杨氏亲朋的聚居地,千年湴塘古村承载着以杨万里为代表的杨氏文化。2017年,黄桥镇以杨万里诞辰890周年为契机,配合完成了以“诚斋气节万里风”为主题的系列纪念活动,让杨万里文化散发出新的时代光芒,唱响了“万里故里”史上最强音。


此外,这里还孕育出了南宋时期的“江西三瑞”之一杨伾,民族英雄杨邦乂,被宋宁宗称为“当今廉吏”的杨万里之子杨长儒……耕读传家、崇文尚武的人文精神影响了一代一代黄桥人,仅湴塘一个村历史上就有进士23人,举人54人。


上栋古村


湴塘村内名胜古迹颇多,国家二级文物杨万里著作雕版现存于湴塘村,共1624块,内容涵盖诚斋集八十八郑和杨氏人文纪略。杨氏古文人祭点千年古墓——辂公墓、江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杨万里墓,杨邦乂衣冠冢;古代“湴塘十景”仍存有南溪虹影、云际晚钟、忠节总祠、父子侯第等。此外,南麓书院、“御书楼”耸、“三三径”园、“黄金台”幽、仙人仙掌、铜鼓滴漏等景点也留有遗迹。


除湴塘古村外,黄桥镇还有云庄、上栋、大桥三个江西省省级传统古村落,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古祠堂完美地融为一体,独具一格,古风古韵浓厚,很是值得一游。


传承红色基因  焕发新时代光芒


江西省吉水县是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红色苏区。一九三零年二七会议后,一代伟人毛泽东为了证明其所支持的土地政策是正确的,以说服持不同意见者,在赣西南密集地开展农村调查。经过寻乌调查、兴国调查和吉安系列调查后,毛泽东与“错误路线”作斗争的决心更加坚决。是年,他从枫江东塘前往吉安,路过黄桥镇大桥,当晚夜宿邦伯第,召集村干部和贫苦农民进行调查写下了著名的《大桥调查》,该调查与东塘、木口并称为毛泽东吉水三大调查。目前,大桥调查旧址基本保存良好。


大桥调查旧址


毛泽东是中国革命道路的积极探索者,在调查过程中提出了“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观点,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最初表述。这一闪光的思想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探索和追寻“中国道路”。


红土地孕育着红色基因,吉水儿女流淌着红色血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如今,吉水县将井冈山精神作为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的生动教材,在开展党组织专题学习会和“三会一课”讲好故事的同时,深入挖掘吉水县苏区历史和庐陵文化,重点打造“毛泽东同志三大调查旧址”现场教学点,丰富和拓展“实事求是精神”,塑造红色培训品牌,将讲好红色故事及吉水籍将军和革命先烈的故事作为全县新任干部、后备干部、村干部、新党员及中小学生的重要培训内容。


绿色资源丰富  产业特色明显


黄桥镇生态环境优美。2017年,有林地面积5574公顷,森林覆盖率59.7%,活立木蓄积量9.73万立方米。主要森林树种有马尾松、湿地松樟树枫树等。林产品有松脂、樟脑、黄枝子、金银花等。


古树


2017年,有耕地面积2781公顷,其中水田面积2226公顷。农作物以水稻为主,是吉水县的稻谷主产区之一。大力推进“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在湴塘村、太坪村、沈塘村围绕油茶、花卉苗木进行布点。发展特色养、种殖业,抓好山原、湴塘养牛产业和前塘果业以及山原村的瓜蒌基地和黄桥村的铁皮石斛基地,新建湴塘千亩井冈蜜柚基地,并在湴塘、友谊村委会范围内推广试点种植莲藕,逐步形成高产油茶、井冈蜜柚、花卉苗木、莲藕等特色农业产业。


黄桥镇常年绿意盎然、风光秀美,千亩白泥矿田园开发综合体,荷花主题公园、莲花、虾稻共作、井冈蜜柚等基地连片开发、整体打造,形成了一条特色绿色农旅观光带。


小资料


黄桥镇地处江西省中部,吉安市北部,吉水县西部。东靠金滩,南依长塘,西毗尚贤,北邻枫江,交通便利,赣粤高速和吉阜公路穿境而过,区位优势日益凸显。全镇共29000人,辖17个村(居)委会,耕地33600亩,山林面积100260亩,森林覆盖率达51.6%。


自然资源丰富,境内蕴藏白泥、泥炭、石灰石、煤等矿产资源;文化底蕴厚重,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的故里,现今保留大量文物古迹,其中包括杨万里墓、1930年毛泽东大桥调查旧址、黄冈古桥等,杨万里墓更被列为江西省省级重点保护文物。


2017年,全镇财政总收入878万元,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1亿元,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法治吉水建设、脱贫攻坚、招商引资等多项工作上荣获优秀,全镇持续呈现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政治生态风清气正的良好局面。